第三方實驗室作為檢測行業的 “公正第三方”,承接食品、水質、環境、藥品等多領域檢測任務,面臨著樣品量大、檢測周期緊、數據要求精準的核心挑戰。在樣品前處理環節,傳統氮吹儀普遍存在單通道或少量通道設計,一次僅能處理 1-6 個樣品,對于日均數十甚至上百個樣品的第三方實驗室而言,冗長的濃縮過程成為制約整體檢測效率的關鍵瓶頸 —— 往往一個批次的樣品濃縮就要消耗數小時,導致后續儀器分析排隊等待,檢測報告交付周期被迫延長。
而專為第三方實驗室定制的多通道氮吹儀,以 “多樣品并行處理” 為核心設計理念,通道數覆蓋 12-48 通道可選,完美適配批量樣品處理需求。無論是食品中農殘檢測的批量樣品、水質中重金屬分析的平行樣,還是環境監測中土壤沉積物的多組樣品,均可一次性放入儀器進行濃縮處理,直接解決傳統設備 “單批次處理量少、等待時間長” 的痛點,配合精準控溫與氮氣流量調節功能,在保障樣品濃縮回收率符合 GB/T 27404-2008《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 食品理化檢測》要求的同時,實現檢測效率 30% 的顯著提升。
儀器采用模塊化通道設計,支持 12/24/36/48 通道靈活選擇,滿足不同批次樣品處理需求。例如,在食品添加劑檢測項目中,第三方實驗室需同時處理 20 個樣品的前濃縮,傳統 6 通道氮吹儀需分 4 批次處理,耗時約 8 小時;而 24 通道氮吹儀可一次性完成所有樣品濃縮,僅需 2.5 小時,配合自動氮氣關斷功能,樣品濃縮完成后自動停止供氣,避免氮氣浪費的同時,減少人工值守時間,讓實驗人員可同步開展其他前處理工作,實現 “人機協同高效運轉”。
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結果需具備法律效力,數據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公信力。該氮吹儀采用高精度 PID 溫控系統,控溫范圍室溫 + 5℃~150℃,控溫精度 ±0.5℃,滿足 HJ 637-2018《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》、GB 23200.113-2018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源性食品中 208 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 - 質譜聯用法》等國標 / 行標對樣品濃縮溫度的嚴格要求。
同時,每個通道配備獨立氮氣流量調節閥,流量調節范圍 0~10L/min,可根據樣品體積、沸點靈活調整,避免因氮氣流量過大導致樣品飛濺損失,或流量過小延長濃縮時間。經第三方檢測機構驗證,儀器對目標物的濃縮回收率穩定在 95% 以上,RSD≤3%,完全符合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。
針對第三方實驗室樣品類型復雜、操作人員流動頻繁的特點,儀器配備 7 英寸觸控屏,內置食品、水質、環境等多行業檢測的標準濃縮程序,一鍵調用即可啟動實驗,無需反復設置參數,降低新手操作門檻。同時支持定時功能(0~999min),樣品濃縮完成后自動報警,配合耐腐蝕材質的樣品架與廢液收集槽,清潔維護便捷,減少實驗人員的重復勞動,進一步提升實驗室整體運營效率。
某大型第三方檢測機構專注于食品與環境檢測,日均處理樣品量達 150+,此前使用 6 通道傳統氮吹儀,樣品濃縮環節成為流程瓶頸,導致部分檢測項目報告交付周期長達 5-7 個工作日,客戶投訴率較高。
自引入 48 通道氮吹儀后,該機構實現了 “批量樣品集中濃縮”:
食品農殘檢測項目:每日 30 個樣品的前濃縮,從原來分 5 批次處理(耗時 6 小時)縮減為 1 批次處理(耗時 1.8 小時),單項目濃縮效率提升 70%;
水質石油類檢測:24 個平行樣可一次性完成濃縮,配合紅外分光光度計,整個檢測流程從原來的 2 天縮短至 1 天;
整體運營效率:樣品前處理總耗時減少 30%,檢測報告平均交付周期縮短至 3 個工作日,客戶滿意度提升 40%,同時氮氣消耗量較傳統設備降低 25%,有效節約運營成本。
效率制勝:多通道并行處理,直接提升檢測效率 30%,破解批量樣品處理難題,縮短報告交付周期;
合規保障:精準控溫、控氣設計,適配各類國標 / 行標要求,數據準確可靠,符合第三方實驗室公信力建設需求;
成本優化:減少人工值守時間與氮氣消耗,降低運營成本,同時模塊化設計便于后期通道擴展,滿足業務增長需求;
適用廣泛:可用于食品、水質、環境、藥品、土壤等多領域樣品濃縮,適配第三方實驗室 “多行業檢測” 的業務屬性。